陈升红小课堂53|中国古代有趣的饮茶方式
中国饮茶历史悠久,几千年来,历代饮茶风俗各异,制茶饮茶的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。不同时代,地区和社会阶层的人们,饮茶法也各不相同。
根据茶叶加工程度、制茶工序的繁简以及所用器具之别,可大致将历代饮茶法分为煮茶法、煎茶法、点茶法与泡茶法四种。
煮 饮 法
最初的饮茶方法是把茶树的鲜叶或烹煮成羹汤后饮用,饮用前往往会在茶汤里加上一些盐来调味;或者将鲜叶或干叶,佐以姜、桂、椒、橘皮、薄荷等一起熬煮成汤汁后饮用。

在西汉以前,巴蜀地区的人们发明了这种生煮羹饮的饮茶方法,唐代中期以前,这种将茶煮成羹汤而饮的煮茶法是主要的饮茶方式。
因为当时专用的煮茶和饮茶器具还没有产生,煮茶是用鼎或釜,饮茶则使用一般的食器或酒器。中唐以后,这种直接用鲜叶煮饮的煮饮法逐渐被煎茶法取代。
煎 茶 法
西晋末年,巴蜀人发明了煎茶法,中唐以后开始流行,中晚唐后已经风行天下。煎茶法就是从末茶的煮饮法发展而来的。
人们对末茶的煮饮方法加以改进,在水二沸时投入茶末,短时煎煮至水三沸时,茶汤即煎成,这样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全。

茶圣陆羽在《茶经·五之煮》中详细的介绍了煎茶法,煎茶法包括备器、择水、取水、候汤、炙茶、蹍罗、煎茶、酌茶、品茶等程序。
点 茶 法
至宋代,茶已然成为“开门七件事”之一。宋元时期饮茶以点茶法为主流,点茶法源于煎茶法。

煎茶法在鳆中进行,待水烧开了再将茶末加入到沸水中,在沸水中经短时间煎茶后,用瓢将茶水舀到茶碗中饮用。
点茶法则是将茶末置于茶碗中,然后冲入沸水。点茶法的程序一般有备器、择水、取水、候汤、熠盏、洗茶、炙茶、碾磨、罗茶、点茶、品茶等。
泡 茶 法
宋元时期泡茶法已经萌芽,在点茶法中,如省去调膏、击拂等程序,便成了粉末的冲泡,将粉茶改为散茶,就是“撮泡”了。
“撮泡法”的流行是在明代以后,明代初期,朱元璋诏令废团茶,改用“芽茶”(即散茶)进贡以后,散茶达到空前的发展,饮茶方法也由烹煮饮用过渡到冲泡饮用。

用散茶冲泡清饮便逐渐发展成为后世饮茶方法的主流。
分享茶叶知识,端正生活态度,提升自我认知——陈升红小课堂,你想学的,都在这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