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
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。

陈升红小课堂54|原来“以茶代酒”也有典故

 


以茶代酒的典故

 《吴志·韦曜传》载:“孙皓时期(264—277),每餐宴饷,无不竟日,坐席无能否,饮酒率以七升为限,虽不悉入口,皆浇灌取尽。曜素饮酒不过二升,初见礼异,时或为裁减,或密赐茶荈以当酒。”

 


  注  解

  文中的“皓”即孙皓,字元宗,中国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(264-280年在位),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,首创了“以茶代酒”的故事。

 

  其中的“曜”字弘嗣,原名韦昭,(陈寿为了避晋武帝之父司马昭的违,所以改为韦曜),吴郡云阳人,以博学多闻而为孙皓所器重。

  


 

  孙皓嗜酒,经常摆酒设宴,要群臣作陪。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:每人以7升为限,不管会不会喝、能不能喝,7升酒必须见底。

  

  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,酒量只有2升。他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,也就是"太傅",地位特殊。加之当时韦曜正奉命写孙和传,孙皓还指望着他在文中美言自己几句。

  

  因此孙皓对他格外照顾,当然也不想看他一个人喝不下酒搅了大家的兴,就偷偷使出这"以茶代酒"的一招,经常允许他少喝,或暗中赐给韦曜以茶来代替酒。

  

 
 

 

  可惜,耿直磊落的韦曜碰到的是个嗜酒如命,贪图享受的平庸幼稚糊涂之主。孙皓竟把宴会演变成了“过家家”,“皓每于会,因酒酣,辄令侍臣嘲虐公卿,以为笑乐。”

 

  韦曜认为这样下去,"外相毁伤,内长尤恨",彻底堕落的孙皓不听韦曜的劝阻,最终引起孙皓对他的厌恶,把他打入天牢,不久被处死。

 


 

  公元273年孙皓把韦曜投入大狱,不久便杀了他。280年,吴国为西晋所灭,孙皓也做了俘虏,被遣送到了洛阳,受封的爵位是"归命侯”。

 

  孙皓最终四年后于病故洛阳,时年42岁。孙皓可以说是以酒误国,但是却留下了一个"以茶代酒"的典故。

  


 

  分享茶叶知识,端正生活态度,提升自我认知——陈升红小课堂,你想学的,都在这里!